好還要更好!榮獲教育部102年全國營運績優公共圖書館「年度圖書館獎」與「績優圖書館」的桃園市立圖書館,沒有為此而自傲,在市長的帶領下,圖書館不斷革新向上,力求質、量並重的提升。

「美麗桃園、幸福城市」是桃園市市長蘇家明的施政願景。要實踐這個目標,除了推動生活品質的提升,市民文化涵養的累積亦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唯有賡續建設軟實力,沉澱出一個城市的人文厚度,才有追求美麗、幸福的力量。
圖書館是社會教育與終身學習的重要場域,扮演了厚植地方文化與人文素養的重要角色,可以讓我們充實知識內涵,獲得豐美的心靈滋養。蘇家明說:「知識 發展一日千里,而一切知識的基礎都源自於閱讀,終身學習已然成為每個現代人需具備的能力,唯有不斷的精進再精進,才能讓身、心、靈維持美好,且不斷革新的 狀態。」
市長重視閱讀 投注資源不手軟
對於閱讀相當重視的蘇家明,每年對於圖書經費的挹注都毫不手軟,今年更投入了800萬經費,讓桃園市立圖書館購買書籍,以追求質精量豐的館藏資源。 他常說:「放個煙火要千萬,請個樂團要百萬,我希望把這些經費用在圖書館的書籍購買上,將好書分享給更多市民。」桃園市立圖書館館長蘇惠敏表示,蘇家明對 於圖書館的協助從不吝嗇,他不但不砍預算,還時常主動關心,並詢問:「夠不夠?還有哪裡需要幫忙?」


今年底桃園就要升格為直轄市了,圖書館不再隸屬於桃園市公所,「但蘇家明毫無私心,還是準備了豐厚的嫁妝,送給桃園市立圖書館這個即將待嫁的女兒, 他把最好的都交給即將接手管理圖書館的桃園縣文化局,就是希望升格後能無縫接軌,讓大家能享有豐富的閱讀資源。」蘇惠敏說,蘇家明對於閱讀的推動不遺餘 力,除了圖書館平常日從早上8點開放到晚上9點,週一休館日也會開放二樓K書中心及閱報區給民眾使用,連桃園市的地方文化館,他也要求規劃圖書閱覽中心, 並以宗教、禮俗以及藝術類館藏為發展重點,積極延攬地方、搜集地方作品,使之成為地方文獻中心,讓民眾在參觀完地方文化館之後,也能與知識連結,延伸閱 讀,深入了解桃園市這塊土地;甚至是桃園市文化觀光課也著重在文化的推動,例如:舉辦人間福報閱讀心得寫作比賽,透過閱讀建立孩子的品德觀。蘇家明希望打 造出一個人文城市,讓閱讀無所不在。地方首長對閱讀的重視,改變了圖書館傳統的功能,讓閱讀主動靠近市民,處處都可以看見它的蹤影。
主動出擊 推廣閱讀

行動圖書館也是一例。為了讓因時間、空間等限制無法到圖書館的讀者,一樣擁有享受使用文化資源的權利,一部會移動的圖書館──行動圖書館,乘載著最 新的兒童繪本書,讓傳統圖書館「內向型」的服務模式,轉化為「外向型」,以實際行動走進人群、深入社區,將圖書資源輸送到學校、社區,也會不定期舉辦說故 事活動,讓書香文化散播至桃園市的各個角落。
為深耕地方閱讀,自民國101年起,桃園市立圖書館不同於許多圖書館自己主辦活動的作法,改委由專業廠商來規劃辦理閱讀推廣系列活動,以提升閱讀活 動整體品質的深度與廣度,受到民眾的喜愛與支持。103年度以「喜閱桃園」為主題,自3月12日持續至8月29日,活動內容結合中西節慶,規劃:「親子喜 閱愛地球」、「親子喜閱愛媽咪」、「親子喜閱愛書香」、「親子喜閱愛Fun假」及「親子喜閱愛分享」等五大主題,活動形式包含藝文展演、親子講座、親子手 作活動、圖書館故事屋、暑期研習營、探索圖書館及親子園遊會等等,邀請到身聲劇場、小青蛙劇團、豆子劇團及蘋果劇團等國內知名劇團輪番粉墨登場;以及知名 作家劉克襄及番紅花等進行親子講座深度分享;母親節前夕還有陳秀英老師的「超輕土康乃馨」手作活動;以及於星期三下午時間也設計15個場次的故事屋活動, 帶領孩子遨遊書中世界。


102年度起,也首度利用休館日舉辦圖書館探索,活動中設計各種闖關遊戲,以互動學習的方式引導小朋友,讓圖書館不再是安靜拘謹的空間,而是快樂的學習園地,活動深受好評,103年度因應圖書館重新裝修,再度舉辦探索活動,讓小朋友對圖書館的各項設施能有更深層的認識。


不帶有色眼光 用心關懷遊民
桃園市立圖書館搬遷至現址已10年有餘,原屋齡已逾30年。在民國76年剛興建完工時,曾經作為市場與特種營業場所,遊民、流鶯匯集,周邊環境藏污 納垢,為民詬病。民國92年前市長希望透過圖書館的進駐,改善周遭環境氛圍。不過至今遊民仍然為數不少,部分遊民會在館內喧囂、滋事、偷竊,造成讀者心生 畏懼,影響民眾閱覽意願。民國102年,圖書館透過局部整修,讓視覺更具穿透性,以改善部分畸零空間及死角帶來的治安問題,並汰換舊有硬體及資訊相關設 備,以提供優質的閱讀服務。蘇惠敏表示,公共圖書館為一開放空間,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出,使用各項公共設施,遊民也擁有同等權利,因此在不干擾其他讀者的 情況下,圖書館不會驅離遊民。她也時常勸導遊民,告訴他們:「圖書館提供水、廁所及桌椅,即便不閱讀,想趴著睡覺,圖書館都歡迎;但必須把身體清潔乾淨, 才不會影響到他人。」
今年7月底,桃園市立圖書館重新開幕後,蘇惠敏聽到遊民用臺語說:「便所還有在。」圖書館沒有因為整修前,遊民把廁所用髒用亂,改造後就不再開放廁 所給他們使用。相對的,遊民也因為廁所、整體環境空間變得更清潔舒適,而比從前更加注重整潔的維護。蘇惠敏也時常看到圖書館館員和阿姨對遊民很有愛心,有 時候看到他們衣服弄髒了,就主動幫忙清洗;有的遊民皮膚長瘡化膿就會用急救箱先幫他們處理;生病時也會幫忙打電話叫「119」;甚至發現患有精神疾病的遊 民也會通知衛生局,請他們轉介到桃園療養院。桃園市立圖書館的同仁將傷害減到最低,共同來解決遊民的問題,蘇家明也會在圖書館對面的文昌公園舉辦寒冬送暖 活動發放物資關懷遊民。

每一個遊民背後都有一段歷史與故事,不代表他們每個人都是頭痛人物,也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去檢視他們。蘇惠敏說:「請不要排擠、歧視遊民。」圖書館現在已請社會局介入,不定期來關懷遊民,未來她也希望號召更多專家學者、相關團體,共同來關心遊民的問題,以尋求最佳的解決之道。蘇惠敏提出,或許可以為遊民成立讀書會,帶領他們看書、欣賞影片或舉辦說故事活動,透過閱讀的力量,循序漸進,讓他們重新走入社會。這也是公共圖書館身為社會教育、終身學習場域,未來另一項必須革新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