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導入音樂元素 打造館舍自我風格

文:葉俊甫 照片提供:潘云薇

臺南許石音樂圖書館在空間中融入黑膠元素。

公共圖書館陸續出現以音樂為特色的空間風格,顯現出圖書館功能的轉變與多元化,讓讀者感受有別於過往的音樂魅力。


  公共圖書館的角色日趨多元,許多館所在空間設計上結合不同元素,藉由主題風格凸顯出不同以往的魅力與性格,以音樂為特色的圖書館更是相繼誕生。


  2018 年3 月,臺南市育樂堂經過整建,搖身一變成為許石音樂圖書館,活化成一座兼具「閱讀、音樂、展演」多元功能館舍;10 月,新北市立圖書館三重南區分館重新開幕,讓菜市場樓上的老舊圖書館再現過往黑膠風華,營造書籍與音樂緊密結合的全新空間;11 月,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暨鄧雨賢臺灣音樂紀念館開館,透過多媒體技術,呈現臺灣音樂歷史脈絡的主題特色。
 

保留記憶創新空間 許石音樂圖書館誕生

許石音樂圖書館展出許石的珍貴文物。

  作為臺南舊府城最早的藝文展演場所「育樂堂」,積累著老臺南的記憶,早期是臺南人觀賞演出的唯一選擇,但因建築老舊遭閒置,臺南市立圖書館館長洪玉貞說,原本規劃將育樂堂改造成音樂圖書館與支持在地年輕人演出創作的培訓基地,因音樂家許石後代子孫決定捐出大師手稿、唱片及樂器等收藏給市政府,而有許石音樂圖書館的誕生。


  由許石所創作的早期流行歌曲〈南都之夜〉、〈安平追想曲〉、〈夜半路灯〉,耳熟能詳傳唱迄今,奠定在臺灣歌謠重要地位;而他堅持本土創作,致力將全國採集的各地民謠創作編曲,不僅是流行樂,更涉足交響樂曲的編寫,音樂成就非凡;洪玉貞說,為感懷許石對臺灣音樂的貢獻,將許石的珍貴文物納入圖書館整建計畫內,配合市府與教育部「書香卓越典範館補助專案計畫」進行館舍整建。
 

保存老臺南育樂堂歷史 空間設計頗具巧思

許石音樂圖書館展出許石的珍貴文物。

  走進許石音樂圖書館,在建築師蔡宜璋的巧思下,把原本育樂堂一樓空間的斜坡式觀眾席拉平,改造成音樂圖書館與黑盒子展演空間,館內典藏豐富音樂類圖書、樂譜等,也提供影片欣賞與音樂聆聽服務;洪玉貞說,為保有舊回憶,「取書時,會發現一樓書架是下沉的,那就是當初觀眾進入育樂堂的廊道空間。」


  二樓的展示空間為「臺灣歌謠的磐石—許石的歌與他的故事」展覽,委由臺灣歷史博物館策展,藉由高互動性與生動有趣的影音方式,展現許石為臺灣音樂所留下的珍貴足跡;特別的是,從一樓到二樓的琴鍵樓梯,只要踏踩階梯就會發出高低聲響,在走進音樂歷史前,可沿著樓梯演奏出樂曲,而樓梯間也設置閱讀區,可在各類音樂載體的意象間安靜閱讀,展現出空間設計巧思;二樓設置的音樂欣賞區,可在階梯空間中,聆聽各類音樂。


許石音樂圖書館保有舊回憶,一樓書架是下沉的育樂堂廊道空間。  三樓保留育樂堂舊有場景,打造成可做小型電影欣賞或講座的多功能室,洪玉貞說,「椅子是育樂堂時期的座椅,經過清洗後挑選堪用的,所以上面的座位號碼是不連號的,希望讓傳統跟現代在同一空間內共存著,也保留著舊臺南人的過往記憶。」地下一樓則有練團室與舞蹈空間,提供年輕學子展現才華的儲備基地,「公共圖書館不只是閱讀場所,更是學習交流的空間,同時藉這機會,可讓更多年輕人去認識圖書館的豐富資源。」
 

曾是黑膠工業重鎮 三重南區分館重現風華

許石音樂圖書館的琴鍵樓梯踏踩階梯時會發出聲響。

  許石也曾在北臺灣留下足跡,當年他成立的唱片公司,所錄製的臺語歌曲,就是在三重的唱片工廠壓製而成。新北市立圖書館三重南區分館主任胡東宏表示,三重曾是全臺灣黑膠唱片的重要發源地,1960 到1980 年代間,有9 成黑膠唱片都在三重壓製,「社區型圖書館南區分館在改建時,希望引進在地文化,因此規劃加入黑膠唱片的音樂元素,讓更多人認識,這曾是三重特有的文化之一。」


  正巧已故廣播人許誠家屬10 年前曾捐贈近7,400 片的黑膠唱片給當時的縣政府,豐富收藏完整記錄著1970 至1990 年代流行音樂發展,但由於歷史悠久的黑膠收藏較為脆弱,將以展示為主,而分館另外採購市面上流通近600 片黑膠唱片,提供到館民眾聆聽。


可在許石音樂圖書館階梯式音樂欣賞區聆聽各類音樂。  胡東宏說,三重南區分館位於光明市場樓上,屬早期的社區圖書館,雖有800 坪面積,但格局傳統,加上市場本體建築物相當老舊,存在部分結構與漏水問題,因此在整建工程上,需克服較多困難;不過改造後的新風貌令人眼睛一亮,區分為三大區,黑膠區部分包括體驗區、打卡區與筆電休閒區,多功能教室區含自修室、樂齡閱報區及電腦檢索區,兒童區則包括玩具室及小舞臺等。


圓形黑膠為主識別元素 可聽禁歌、化身明星打卡

  胡東宏指出,改建後的三重南區分館空間,以黑膠的圓形作為主要識別元素,在廣闊明亮主題區,以「圓」的手法營造氣氛;讀者進入黑膠之門後,如同穿梭時光隧道回到往昔年代;圓形環繞的玻璃櫃內豐富的黑膠收藏,積累流行音樂過往輝煌歷史,而正中央展示櫃是收藏家林本博出借的留聲機,從音樂盤、蠟管留聲機、袖珍留聲機到巨無霸留聲機等,透過各式留聲機與載體,歷經鋼片、蟲膠、蠟管等階段,讓讀者認識曾經留下過的聲音記憶。


新北市立圖書館三重南區分館以圓形黑膠為主要識別元素,中央展示櫃展設各式留聲機與載體。  館內備有設備,讓讀者體驗33又1/3轉的黑膠聲響,胡東宏說,「希望提供不同選擇,讓習慣聆聽數位音訊的現代人,能感受過往類比音質的特色,發現一種美好但夾帶著雜訊的聲音,遙想三重地區曾有過的文化記憶」;特別的是,體驗區有個單人才能聽的集音罩座位,空氣中會響起當年的禁歌金曲,也讓讀者體驗偷聽禁歌的感受,「很難想像文夏的金曲〈媽媽請你也保重〉也是當年的禁歌吧?當年時空背景下,這首歌被認為會影響軍中弟兄思念媽媽,造成懷憂喪志的現象,而被新聞局列為禁歌。」


  三重南區分館在黑膠區周邊更設置了兩間明星化裝間,懸掛著一張張當紅巨星歌手的唱片封套,巧妙結合燈光與擺設,重現當年明星粉墨登場前的場景,讓讀者拍照打卡,過一次當明星的乾癮,「當然也希望透過社群媒體的分享效益,讓更多人認識南區分館,進一步來接觸曾有過的三重在地黑膠唱片記憶。」


龍潭分館蒐集過往音樂資料 引發讀者興趣

新北市立圖書館三重南區分館讓讀者體驗33又1/3轉的黑膠聲響。

  同樣從在地音樂家出發的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暨鄧雨賢臺灣音樂紀念館,卻選擇不同策略,從音樂家鄧雨賢出發,廣泛收藏他所處年代的臺灣音樂史料典藏、影音圖書資料,試圖爬梳臺灣流行音樂發展,導引讀者認識臺灣多元音樂作品,並引發興趣藉此推廣知識學習。


  嶄新落成的龍潭分館,占地廣大,搭配戶外綠地美景,具有禪風意象的建築外型,已成龍潭的新文化地標與地景公園。4 層樓高的建築分為A、B 兩棟建築,A 棟主要規劃空間為「圖書館」及「互動展覽區」,B 棟為「展覽空間」。
 

巨樹音樂柱裝置展特色 多元閱讀空間任選擇

新北市立圖書館三重南區分館設有明星化裝間,提供讀者拍照打卡。

  爬上綠意盎然的低緩斜坡,從二樓進入A棟圖書館,色彩繽紛的兒童閱覽區令人驚豔,兩棵巨型大樹矗立其間,兒童坐在環繞巨樹的沙發上閱讀,蝴蝶造型的兒童座椅錯落其中,橙、白、綠點綴著頗具童趣;沿巨樹旁的臺階轉下一樓,可見3 座巨型音樂柱,龍潭分館主任翁全妤表示,「這是龍潭分館的特色裝置,原本想用樹的造型,但兒童區已有兩棵,為包起建築的柱體,用音樂柱概念呈現,上面鏤刻鄧雨賢經典作品〈四季紅〉、〈望春風〉、〈雨夜花〉,為增加效果,柱體晚上可以發光展現不同氣氛,在技術上花了不少心思。」


  音樂柱周邊挑空的閱讀空間,可一覽戶外綠地景觀,不同造型的座位,讀者可在柱旁的大塊軟座墊閱讀,也可選擇頗具文青咖啡風格的座位,捻亮一盞燈,享受閱讀時光;而進入一樓多元音樂區,音樂類館藏資源豐富,翁全妤說,藝術書籍專區特別展示各類型樂器,搭配具有民族風的裝置藝術,「讀者不僅可以獲得書本上的知識,也能直接透過欣賞實體樂器,感受到音樂多元的豐富性。」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暨鄧雨賢臺灣音樂紀念館色彩繽紛的兒童閱覽區。  圖書館內可見包括五線譜、音符、鋼琴等音樂意象的元素,低位書櫃錯落館舍中,書櫃間的距離寬敞,便於搜尋與取拿館內書冊,在燈光掩映中更具氣氛,各類閱讀空間灑落其中,有大型的傳統閱讀桌,也有以「BOOK」為造型的小型包廂空間,要不選擇靠窗迎接戶外綠意的位子,當然也可透過數位預約系統,選擇自習室專屬座位。
 

多媒體科技打造互動展區 提供酷炫音樂體驗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暨鄧雨賢臺灣音樂紀念館在音樂柱上鏤刻鄧雨賢的經典作品。

  A 棟的另一亮點是緊鄰圖書館的互動展覽區,也就是鄧雨賢臺灣音樂紀念館。一樓空間是專為演出打造的多功能展演空間,二樓與三樓空間則藉由多媒體科技進行策展,讀者經由不同技術感受音樂的多元形式。翁全妤說,二樓常設展以穿越時空的音樂旅程為主軸,可認識音樂人成長歷程,並從桃園的山川風土、傳統音樂內涵漸次推進,一直到帶領讀者體驗時代浪潮的藝術薰陶,及認識娛樂與音樂教育發展,例如「樂淘沙」的互動式音頻圖像系統,可透過精密的克拉尼震盪器,產出專屬的音頻圖騰,而透過「潮流拼圖」引導,讀者可用平板電腦,快速瀏覽臺灣音樂發展史。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暨鄧雨賢臺灣音樂紀念館藝術書籍專區展示各類型的樂器與裝置藝術。( 桃園市立圖書館提供)  三樓的特展介紹臺灣音樂人豐沛的創作能量與時代科技帶來的變化,讀者在「經典流行數位典藏影像牆」前,只要點擊專輯唱片封面,就可在大型LED 互動影像牆面上,閱讀到專輯內容並可聆聽歌曲,翁全妤說,「數位牆重要的意義在於引發興趣,可能有人從未聽過文夏、從未欣賞過北管,從來不知道什麼是金韻獎,但藉由影音體驗,可能會觸發從未被發掘的音樂細胞,之後可以回到圖書館去找更多資料,也希望透過體驗過程,引導讀者開始認識臺灣流行音樂的吉光片羽。」另外像是「混搭實驗」互動牆,只要觸碰牆上的樂器,即可發出節奏音,配合天花板上的音箱所播音樂,就可創造出新旋律,還可下載自己專屬樂曲。


音樂元素讓空間展新意 創造圖書館新氛圍

  龍潭分館開館後,由於新建館舍新穎且融入多媒體科技,加上音樂的主題特色,入館人次增多,也相對吸引不同族群使用圖書館,翁全妤比較之前地處市場邊的舊館,以前菜藍族多,出借書籍以言情、武俠小說為主,「但現在讀者會反應科普類書不夠多,其實是因為空間被打開,讓許多書能見度變高了,現在新書區根本是空的,只要上架就立馬被掃走。」


桃園市立圖書館龍潭分館暨鄧雨賢臺灣音樂紀念館透過多媒體科技,呈現音樂的多元形式。  胡東宏則分享,三重南區分館導入黑膠元素的新館舍,藉由宣傳吸引了不同年齡層的讀者,「年輕人根本沒有經歷黑膠年代,對他們來說是全新知識;而有些退休長者,看到熟悉的黑膠,也會細數他們往昔回憶,讓圖書館有新的交流。」胡東宏說,圖書館肩負著保存在地文化任務,希望能透過館藏特色,讓下一代能更認識在地的歷史文化,對土地產生感情共鳴。


  作為一個專業音樂圖書館,洪玉貞表示,許石音樂圖書館能藉由複合式的元素揉合展覽、演出,以及本位閱讀等多元形式,提供讀者不同的知識來源,而館舍也能透過相關推廣活動,引介優秀的音樂家讓更多人認識,透過空間的重整,展現專屬館舍的自我風格。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