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台灣文學苑-環島行走 蔡逸君自在行旅

文:周富美 照片提供:周富美

  在現代社會繁忙快速的生活步調中,近年來陸續出現「慢活」、「慢食」等緩慢生活風潮,出生於彰化農村,在台北城居住超過二十年的蔡逸君,兩年前辭掉工作潛心文字創作,去年突然興起「走路回彰化老家的念頭」,在妻子的支持下,他選擇從二十年前第一次踏上「首都」的台北車站出發,踏上一條以腳親吻土地的行走之旅,花了六天五夜走回彰化老家,後來還陸續完成了兩趟分段環島行走。

行走能力與生俱來 只是被遺忘

照片  好友鼓勵之下,蔡逸君在今年四月整理出行旅見聞,曾經出版過四本小說的他,完成第一本散文創作《跟我一起走》,許多人訝異於蔡逸君想走、願意走,並有足夠的時間實踐行走,好友還請他規劃行程,親身體驗行走的感覺,對一般人而言,行走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只是被大家遺忘了,蔡逸君說,他以平常心看待行走。

  蔡逸君的寫作之路,是從探索自己開始,年輕時學看電影、大量閱讀、看電影、拍電影,再加上大量閱讀與用心感受,蔡逸君的眼睛宛若一台活動攝影機,大學主修戲劇的蔡逸君,三十歲以前都與電影工作為伍,過了而立之年,他決定離開電影圈,開始以書寫的方式,另闢一條人生蹊徑。

累積生命經驗 孕育創作能量

  從三十歲到四十歲這十年之間,蔡逸君累積了許多生命經驗與寫作能量,第一本小說《童顏》,是以兒時故事、童年生涯、重考、第一次暗戀等經歷為創作藍本,交錯編織成文,第二本小說《笑彈秘笈》,是高中時大量閱讀各類武俠小說之後的創作,提起這本書,蔡逸君笑說,「不是大家愛看的那種流行文學,現在應該絕版買不到了」。

  第三本小說《鯨少年》,是因為十年前買報紙時,看到一張隨報附贈的音樂CD,偶然聆聽,靈魂竟隨著鯨魚齊聲鳴唱產生共振,思緒沸騰奔流向大海,他想為鯨魚寫詩,書寫海洋故事,寫下鯨群生命與追尋愛情、老人與小孩寓言對話的過程。

  《我城》是蔡逸君的第四本小說,他忠實紀錄下自己在城市居住二十年,在快速生活、人際疏離、遺忘記憶的「冷宮」中迷路的心情。回顧自己的文學風格,因未曾受過學院傳統文學的窠臼束縛,沒有包袱與框框,反而能忠於自我、原汁原味的創作筆調,寫出一條自由自在、新清質樸的文學風味。

照片照片照片

用左腳鼓勵右腳 不斷地走

  「海岸線起起伏伏,每小時走三到四公里最理想。」,蔡逸君行走台灣期間,曾向外勞問路、隨媽祖神轎遶境,看見外籍配偶居住窮鄉僻壤,心手相連撐起一個家,也曾看見沿海中國漁工的無法上岸的「漂泊人生」,蔡逸君說,行走期間曾痛遍全身、痛進骨頭裡,實在寸步難行時,只好用左腳鼓勵右腳,他腦海中看到的台灣,路上遇到每一個可愛的人,體驗在底層生活民眾的善良與情誼,如同電影畫面停格、快轉、回憶。

照片  「完成行走之後,有了另一種心情,可以穩定自己,找到在這塊土地上生存的力量」,蔡逸君說,他在城市中看到太多快速流行、用過即丟、無法累積的「文明」,他看到外勞、外籍配偶、田間農人,以及他自己滴落的每一滴汗,都在共同滋養大家腳下生存的這片土地,既然如此,還何須分你我呢?

  雖然獲獎紀錄頻頻,但蔡逸君的寫作步伐依舊保持一貫的速度,持續思索聆聽著心靈深層之聲,與自我生命對話,習慣性地將創作靈感沉澱、反芻之後,才願意一吐胸中塊壘,字句編織構築成文,方能琢磨成冊。

  對蔡逸君而言,行走是條人生岔路,卻意外發現台灣這塊土地上蘊藏的豐富生命力,台灣似小非小,每踏出一步,卻有不同感受與驚豔,行旅期間,他最開心的是,重新找回書寫第一本小說的創作溫度,牽出一條感情鍊,深藏於記憶中。

  幸福是要自己創造的,蔡逸君鍾情創作、隨意行走,儘管可能步履蹣跚,但依舊堅守作家的基本責任持續向前,下一本的書計畫是《世界到這裡就好》,誠如他書中所言,「那充滿幸福的生活,就一路蔓延開來」。

蔡逸君小檔案

照片  一九六六年出生於彰化的小農村,小時候的同學兼好友家中經營戲院,經常有機會看免費電影,文化大學戲劇系畢業之後,曾經擔任《青少年哪吒》電影場記、《愛情萬歲》副導與共同編劇。

  由於拍攝電影成本太高,選擇以書寫的方式實現自我,三十歲開始文學創作,一九九九年出版第一部小說《童顏》,後來陸續完成《笑彈秘笈》、《鯨少年》、《我城》共四本小說創作,今年出版個人第一部散文作品《跟我一起走》,目前計劃完成的下一本書名是《世界到這裡就好》。

  曾於《聯合文學》擔任雜誌編輯四年的蔡逸君,在兩年前決定辭掉工作專心創作,去年開始展開步行台灣之旅,作品曾獲台北文學獎新詩首獎、中央日報文學獎短篇小說第一名、聯合報文學獎新詩評審獎、林榮三文學獎散文首獎。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