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文化館-苑裡藺草文物館 編織地方產業特色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藺草文物館外觀  要娶苑裡的女生,就要多準備一點聘金喔!」因為她們各個都擁有一雙擅於編織的巧手;而且在民國早期重男輕女觀念甚重的時代,苑裡地區的婦女只要會編織藺草就能夠維持整個家庭生計,而流傳著「人重生女不生男…」的編織歌謠。可以想見藺草與苑裡間的緊密關係,因此,為紀念藺草產業在苑裡地區的文化影響,苑裡鎮農會便以「藺草文化館」,來延續地方的特色產業。

藺草產業的興衰

  「苑裡帽蓆」從日治時代開始,當時一位婦人洪鴦不僅勇於嘗試草帽的編織與創新,還將編織的技巧教導給當地民眾。後來,還因這項苑裡的手工藝得到日本政府的青睞,得以在政策的推動下,外銷日本並廣為人知。以民國二十五年苑裡的帽蓆出口占台灣五大特產的第三位,僅次於糖和米的出口量,就可窺見藺草從手工藝轉向產業發展的盛況。

老奶奶示範藺草編織  到了民國四十四年,開始提倡全國童子軍改用草帽之後,藺草帽的銷路更為大增。從此,十多年間帽蓆產業欣欣向榮,北到新竹、南至安平都有從事編織帽蓆工作的人口。

  不過,好景不常。在民國六十年,苗栗縣帽蓆產銷合作社因漏稅官司纏訟而結束,導致許多從事與帽蓆相關的公司倒閉;再加上社會變遷及工商業發達,婦女多轉到工廠從事生產,以賺取更多的工資,帽蓆業從此一落千丈。

  直至今日,雖然地方特色產業的復興逐漸受到重視,但是,台灣產業外移,以及東南亞、大陸、韓國廉價的草編工藝品傾銷到台灣,讓帽蓆業在復興與衰落間擺盪。

  雖然歷經時代汰去的留不住,但歲月的刻痕卻能長久的存留在記憶中。「藺草文化館」現正以傳承的角色,在苑裡山腳銜接過去的軌跡與現在的生活。文化館除了以藺草生態及編織為主題,還設有藺草體驗區、帽蓆文化區、農村古文物展示區與DIY教室。

館外館內連成一氣

雙色藺草呈現苑裡農會的logo  遠望一片綠油油的田地,「藺草文化館」就佇立在綠色之中。而這片綠,就是藺草,所以,苗栗縣藺草文化館內負責導覽的陳惠芬順勢折下一段藺草,從館旁的藺草園開始說起,「綠色的藺草沒有味道,曬乾後才會散發出淡淡的幽香。」

  藺草曬乾後的色澤就像平常看見的草蓆、帽子一樣,是純樸且敦厚的淺土黃色。且因曬乾後的藺草莖極富彈性、吸濕性強,具有除濕、除臭的功能,所以編成的帽蓆實用性很高。特別的是,這項早期台灣社會的編織工藝,恰巧與現代風行的環保有機概念相契合,不僅使用年限長且為自然產物對人體不會造成傷害。接下來,我們將循序漸進了解「藺草文化館」如何從傳承編織手藝,到創新並突破傳統。

  順著館中展示的帽蓆製作模型,就能概括地了解帽蓆的製作與加工過程。

  先從了解藺草的收割、曝曬、掠草、析草、編織、熨平開始,陳惠芬說明,藺草一年種一次、收三次,因為它的平均高度為160公分比人高一點,所以農民在採收時會有點吃力。待採收完畢後,就將藺草以扇形展開在空地上曝曬,之後,便是品質篩選,在去頭去尾後,盡量讓每一把藺草均長。

  不過,可別以為有了一大把、一大把曬乾的藺草就大功告成,真正考驗技術的步驟是「析草」。因為要編織出工細、耐用的帽蓆,原料的品質就要特別講究,而「析草」就是將粗細不一的藺草莖,透過人工用針剖開,使其莖的粗細相近,以利編織。陳惠芬笑說,「不要以為剖得平均很簡單喔,因為一般人總是剖得一邊粗、一邊細。」苑裡人的功夫了不了得,從這裡也可略窺一二。

曝曬析草編織

走進藺草帽蓆原鄉

  當藺草莖繁複的處理過程結束後,帽蓆的編織工藝才得以實現。了解藺草的處理過程後,再向內走進「帽蓆編織示範區」,就會聞見香草的純樸手藝正緩慢散開。兩位帶著老花眼鏡的老奶奶,在沒有任何文字的紀錄、沒有任何參考的樣品,只見她們的雙手在錯落有致的藺草莖來回穿插、交錯,在編織的過程中,她們偶而停一下,想了想、眼睛眨了眨,又繼續往下編,而一條條的藺草莖就此被賦予生命變成了帽子、包包,還因應時代衍生出領帶、拖鞋、椅墊…許許多多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物品。

藺草還能編出與日常生活相關的物品  其中一位從八歲就開始跟著媽媽學編織的奶奶說,「以前邊做邊學,做久就記起來了。」雖然有好長一段時間,她因藺草產業沒落而沒繼續做,不過,這幾年來藺草編織又漸漸被重視,她說,「老了,看不太清楚,但能再繼續編織藺草,很開心。」所以,她們除了一星期上兩小時的社區編織課,學習新的花樣外,大部分的時間不是編織、就是到館中教導遊客簡易的編織技巧。

  如果對藺草的清香無法忘懷,也可以在館內買回具紀念意義的編織工藝品,同時給苑裡地區還持續在推動藺草編織文化的媽媽們一點鼓勵。

藺草清香傳承歷史記憶

抬頭一看,是藺草的編織藝術。  苗栗縣苑裡鎮是種植藺草最多的地方、從事編織的人最多、藺草編織的產值最大…。從當地國寶級音樂家郭之苑作曲、郭玉雲作詞的<阿嬤的手藝>台語歌謠,「透早起床天未亮,買蓆來到廳中央,價錢公道有久長,日作瞑作為三頓;指頭破空腰酸軟,草蓆作來舖棉床,頭戴草帽人人問,手藝要湠趁這陣。」不僅唱出苑裡編織工藝的歷史記憶,這分優游懷舊的藺草氣息,也將在知曉苑裡藺草故事的人心中輕輕詠唱著。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