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主題書店─東海書苑 一個讀書人的工會

文:鄭懿瀛 照片提供:鄭懿瀛

  東海書苑不在東海,帶著知識下山,在不是台中港的中港路上另起爐灶,與金錢豹為鄰。老闆有那麼一點感傷地說:「東海大學的老師和學生似乎已經不需要這間店了。」於是,在少數學生的錯愕中,大度山上的玫瑰只好來到平原落腳,期盼新的養分澆渥,期盼有一天,書香的花蕊會再度綻放。

讀書人工會

新東海書苑的夢想家廖英良  老闆廖英良說:「離開,是為了要重新嘗試。」嘗試一條獨立書店得以堅持理想,又能夠存活的路子,他稱之為「讀書人的工會。」工會,第一年預計招募兩百名會員,每人每月繳交五百元會費,共同擔負養活這個獨立書店的責任。

  廖英良說,為了穩定書店的經營,原則上,會員必須最少加入一年,但不必一次繳足整年的會費6000元,而只是一種500、1000的承諾,承諾一種「合作與共享」的價值,合作照顧這個「獨立書店」,共享「獨立選書」的精神,並且一起創造一間彼此喜歡的書店。

  參加這個讀書工會的會員,首先,可以用書店的進貨成本價購書;其次,店家會為每個會員保留一個位置,你可以在這裡擺放想要推薦的書,可販售可不販售;第三,會員還可以預約使用書店的場地,辦各種藝文活動;甚至,還可請書店協助,走出戶外,感受生態之美。

  一句話,讀書人工會,就是要和你一起完成閱讀夢想的處所。

文化發電機

  2007年1月27日是這間獨立書店召開成立大會的日子,陰刻的店名依然是「東海書苑」,內裡的小半是「默契」咖啡店,一半是書、書架與看書人,最後一小半則是人與人之間互動而出的藝文空間,有演講、討論、自製的紀錄片,以及存續千古的閱讀之樂。

  再將獨立的視角放大一些,新東海書苑盤據的這方五層樓建築,還有編織藝術者楊偉林的工作室,以及建築師姜樂靜的事務所,彼此奧援、交織,遂型構成一棟完整的文化聚落,或者期許成為一部文化的發電機,匯聚將來精彩的人事物,讓城市風景更加人文,而富有。

  廖英良言,來到城市的這一隅,想要成為類似巴黎知識分子聚會的沙龍,想要透過會員的參與和台中市產生密切的互動,更悄悄地想望,讓這樣子的讀書人工會,如飛散的浦公英種子,在中南部的城鎮裡落地生根開花,茁壯成一部部小小的文化發電機,點亮一盞盞知識的希望。

閱讀新思維

窄窄的知識通道,卻有很多的夢想。  或許,走進新東海書苑,窄窄的一條知識通道,不能像誠品、諾貝爾、金石堂等大型書店,可以提供「逛書店」的樂趣。但她企圖營建的是一個讓會員可以在此買想買的書、訂難訂的書、甚至從事其他相關活動的空間。於是,閱讀的樂趣便走向後現代的多元異化,以及,尊重包容。

  廖英良復言:「我相信,東海書苑的顧客群不是只知追求流行之人,所以,我會把好書一直保留在架上,即使冷門,也終究會遇見伯樂,散發她應有的雋永光芒。」因此,一般書店陳列的也許80%是商品、20%是風格;但新東海書苑則是80%的風格,20%才是商品。

  況且,書以及看書,在這裡變得更為鮮活。各種領域的書經由閱讀者的交集互動,迸生出眾多可能性,不再受有限物質空間的局限。又和攝影、書法、詩於此積極對話,閱讀遂成為眾聲喧譁的一種文化態樣,在城市的一方角落,開放。

一間活書店

架上放的80%是東海書苑的風格  廖英良論述:「書店,不是靜物,不是書的複數,書店應該是一個有機的活體,存在其中的讀者是活的,所以,書店也該是活的。」他說:「活書店具有一種主體對主體的互動過程,不是把所有讀者當做一個無差異性的模糊同一個體,僅提供一個缺乏彈性的閱讀經驗。」

  網路上繼續鋪陳活書店的論述:「當然,書店的活是書店的主事者所賦予的靈魂與血肉,活書店與讀者的互動事實上是書店主事者與讀者的互動,主事者當能知道個別讀者的需要,不會在寒冬送冰水,或者炎夏贈暖火,這當中不止是客製化行銷的商業考量,不是只為了銷售業績的目的,而是對每個讀者的尊重與關注,因為互動的核心是情感,利益是錦上添花的附加價值。」

  閱讀完畢。研磨著咖啡,看著這間既熟悉又陌生的書店,想著鵝黃色的青春往事,以及如五加皮般濃烈的知識滋味,覺得還有人在正經地對待一本書,和閱讀,這麼古典的興味,已然可貴,更且添附如許的夢想及使命,更讓人想要流下幾顆祝福的眼淚。

  新,東海書苑。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