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主題書店─滿載理想 小小書房何其大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依循著設計精美的標示走進台北縣永和的一條小巷,而泛著暈黃光線的溫馨空間,就是開幕才剛滿半年,來過的人多會心生疼惜的獨立書店──「小小書房」。與連鎖書店比起來,三十坪的空間不算大,而專賣文史哲、藝術及童書的種類也不算多,不過,卻在店主人的用心經營下,讓名為「小小」的書店,有著「大大」的推廣閱讀的理想。

讓人與書緊密交流

  下午時刻沈小西一人照顧著小小書店,而這容易讓人誤以為只賣童書的店名,在她帶著滿足神情的說明後才逐漸清晰,「是因為我們不需要太大的空間,小小的就好。」雖然小,卻足以讓剛進入或早已在內的所有人都像一家人般,在有如家的空間裡讓人與書、人與人或書與書都能緊密地相互交流。

  而這緊密的交流,常來自於人與書無意間的邂逅。小小書房中站著沒有列出書籍類別的書架,也分布著新書與二手書交雜出現的書海……,這巧妙的安排,全來自於店主人劉虹風的創意想法。而這在講求效率的時代,或許會讓部分要找特定書籍的人顯得不知所措;但卻也可能會因此而開啟部分讀者的閱讀視野。

  不過,倒也不必因此而太緊張,因為只要再靠近、仔細一看,貼有紅點的二手書與新書還是能夠區分得出來;而找不到的書,還是會有親切的店員為你服務。正如店員之一的小西提醒,「小小書房歡迎所有愛書人,都能來細細地、慢慢地探索書中的多元世界。」儘管讀者將未結帳的書,帶到書房最底、附有飲品區的多功能空間坐著閱讀也不要緊,因為只要是真的喜歡、想讀。

「小小書房」門前豐富的藝文訊息,就足以逛上好一段時間。年終將近,舉辦書寫祝福小卡的溫馨活動。布置溫馨的書店,專賣文史哲藝術與童書類書籍。

開書店是上輩子欠書的

  擁有豐富閱讀相關工作經驗的劉虹風指出,「開書店起源於夢想,但真正催生書店的卻是人生的一場災難。」而小小書房的成型,似乎是經由她過去的種種經歷所堆疊出來的。

  劉虹風曾擔任誠品好讀的主編、也在誠品網路書店服務過、還負責過文化創意產業的輔導與推廣,距離現在最近的工作則是服務國內出版社的國際書展基金會。她認為,一次又一次的工作,都讓自己學到不少,卻也在多次的歷練後而更清楚未來的路。

  最後,劉虹風因有機會到永和社區大學授課,深感閱讀雖是一個愉快的行為,但儘管是社區大學的學生也都與閱讀漸行漸遠。因此,開設社區書店、推廣閱讀,成了她扭轉出版市場供需失衡的第一步。她相信,「只要有心人都盡一己之力推廣閱讀,台灣的閱讀人口還是不會被時代的巨浪所吞噬。」

  因此,為讓大家有一起開書店的感受,小小書房從籌備至開幕,劉虹風都詳細地記錄並公布在部落格上供大家閱讀。她認為這麼做,能讓永和地區以外的人因看著書店從無到有的過程,並進而認同書店,也能透過分享的過程因而得到寶貴的意見,或是成為未來有心經營書店的「know how」參考。

  一路走來,劉虹風為了書賣命了好幾年,但如果只將閱讀當成興趣,而不是工作應該會輕鬆很多?只見她露出又愛又恨的神情指著書說:「應該是上輩子欠它們的。」語調中流露出「書」真是她這一生最甜蜜的負擔啊!隨後,又迸出「雖然以前常頂著書海工作到深夜(過去在誠品書店工作時,樓上書店,樓下就是辦公室),還是覺得很幸福。」不禁令人有她書債纏身的感慨。

從書中跑出的人物,讓店內空間更顯活潑。店內陳設空間 顧及每個人需求

  而這幸福的感受在劉虹風的親手規劃下,也將從「小小書房」任一小細節緩緩流出。書架間的距離足以讓輪椅能夠優遊其間,為讓小朋友能有張屬於自己的書桌而捨棄能容納更多讀者的地毯,就連架子擺設、書籍放置……等思考,她都要來回走上好幾回、用心感受好幾次,才會得以塵埃落定。

  如果說「小小書房」是推廣閱讀的據點,現在,在劉虹風的理念與思想灌注後,又可稱得上是「平等與分享」的學習站。因為溫馨、充滿理想的小小書房,是在她為出版社、為讀者、為每一個人設想的細膩情感交織下,才得以逐漸立體的。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