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陳明珠 說不完的閱讀故事

文:朱淑玲 照片提供:潘云薇
陳明珠,客家電視臺的主持人,同時是英文翻譯為客家語的文字工作者,也是勵馨文教基金會第一屆Formosa 女兒獎──特殊創作獎得主,一位對客家文化充滿熱情及努力實踐的執行者。


客家電視臺「客庄好味道」主持人陳明珠。  「大家好,我是明珠」,每周一晚上9:00打開客家電視臺的「客庄好味道」,都會看到長髮大眼、綁著馬尾、背著背包,說著一口流利客家話的女主持人,親切的介紹全臺各地有客家人的地方,除了客家傳統美食外,還有當地的風土民情及客家人硬頸的拚搏精神。


  她就是陳明珠,一位生長在苗栗的客家細妹仔。陳明珠說,她特別喜歡跟小朋友及老人家聊天、講話,因為他們很單純,小朋友是給他什麼他就吸收什麼,會 跟您做朋友,而老人家只要您願意跟他做朋友,他就會跟你聊很多事。這也難怪在節目中與受訪者交流時,觀眾都能感受到陳明珠像鄰家女孩來串門子的歡樂,以及 充滿好奇與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對話。
 

想講更多故事給客家老人聽

陳明珠(左)於客家電視臺擔任「客庄好味道」主持人,「服務客家人」一直是她懷抱客家熱情的起點。( 陳明珠提供)  客家電視臺是在陳明珠高中時期成立的,許多客家的長輩需要依靠客家電視臺才能得知氣象、才會知道這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陳明珠表示,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客家電視臺剛成立時,看到外婆從一個讓她聽得懂的客家電視了解世界發生什麼事的喜悅感,這是很難忘的。


  陳明珠補充說明,很多客家老人或許是受日語教育或不識字,對於國語的了解有限,很難接收外界資訊,有了客家電視臺後,就可以知道很多世界上發生的事 情,開啟了他們更大的視野,也有話題可以跟年輕人聊天;此外,也讓老一輩看到客家的新希望,是可以傳承下去的,同時讓外界對客家的印象不僅只停留於油桐花 或客家花布上。


  陳明珠在發現這件事後,心中就希望有一天也能為客家鄉親做一些事,可以加深族群認同感,讓母語不流失,雖然國小時在客語有突出表現的陳明珠,曾一度被客家電視臺邀請給予曝光的機會,但因為求學而放棄。


  不過,陳明珠最終還是在大學畢業後進到客家電視臺擔任「客庄好味道」的主持人,樂觀的陳明珠笑笑的說,也許這是上帝的安排吧!「服務客家人」一直是陳明珠懷抱客家熱情的起點,無論是主持客語節目,或是將英語翻譯成客語,讓更多人可以學習客家語。熱愛工作的陳明珠堅信,語言是拉近人與人距離最快的方 式。


圖像式閱讀開啟新視野

客家電視臺讓陳明珠的外婆(左)可以透過母語開啟認識世界的大門。( 陳明珠提供)  生長在苗栗,從小看著迪士尼影片及繪本長大的陳明珠,小時候父親發現她看迪士尼影片會很投入時,就開始買迪士尼的書籍給她看;再大一些則是沿用哥哥們讀過的課外書,同時因為去教會的關係,父親會拿教會的讀物給她看,像是聖經的故事等。


  陳明珠表示,那時候的閱讀對我很重要,因為在教會裡漸進的會讀比較生硬的聖經,而小時候看圖像的聖經故事,到長大後看文字就更能了解其中的內涵。


  另方面, 因為哥哥們愛畫畫,有許多空間設計的書,陳明珠笑說,小時候好像沒什麼選書權。不過卻也讓愛家巨蟹座的陳明珠對空間、擺設以及顏色等有初步的想法,這讓許多朋友對於陳明珠在顏色及空間擺設的敏銳度都非常讚許。


  這些無形中的美學教育,已深深的反映在陳明珠的休閒與談吐之中,內化為完整的區塊,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也影響到交友圈,能洞察到別人的喜好及偏好。
 

角色扮演,用說故事方式體會人生

  雖然對學校圖書館的印象是冷冷的鐵櫃擺設,但陳明珠卻能樂在其中,看著偉人傳記或是音樂家的故事,與同學們相互角色扮演,將故事人物在消化吸收後,用說故事的方式再詮釋一遍。


  其中對於德瑞沙修女的印象最為深刻,陳明珠感嘆的說,德瑞沙修女的精神讓我很敬佩,怎麼能這樣無私的愛人呢?加上在教堂有接觸到一些修女,對應在她們身上時,更覺得德瑞沙修女是一個無私奉獻的偉大人物。


  在角色扮演中,陳明珠認真的體會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哭點很低的陳明珠表示,這對於現在工作是很有幫助,較能理解、體會別人的心情,讓受訪者可以放心,能感受到我是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


  對陳明珠來說,小時候讀書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就像和同學們一起玩扮家家酒一樣;但再大一些,教科書就變得不那麼有趣,雖然也會為了客語比賽,讀些課外書,但這些都是目的取向的。


  唯一讓陳明珠得心應手的是英文,高中時期有得較多接觸外語圖書的機會,陳明珠回憶說,可能是從小學習音樂的關係,讓我在語文學習時學得比較快,在讀書那段時間,得到成就感是很重要的,無論是得到好的成績或是得到別人讚美,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也很有挑戰性。


  也因為對外語的自信心,陳明珠習慣拿到外文書後,就先全部看完一遍。陳明珠記得高中的歷史老師曾教他們,將生硬的教科書當故事書看,這也讓陳明珠在每學期拿到歷史、地理課本時,會像看故事書一樣的先看一遍,待老師上課要畫重點時,就當成是補充的額外說明。


  當然,英文上的好成績也讓陳明珠現在多了一項翻譯工作,將英文翻成客語,讓外國人也能學習客家話。


堅持食材原味,盼留下更多客家人故事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是陳明珠認為少數能將當地環境與建築融在一起的圖書館作品。  工作後的閱讀時間較少,但身為美食節目主持人的陳明珠,則花許多時間在食材及做菜方面的書籍上,陳明珠表示,因主持美食節目,會需要很多對食物的形容詞彙,以及食材的相關知識,對於各種食材、味道、飲食風格有更鮮明的了解,也才能與受訪的專家對話、提問問題。


  對食材非常了解的陳明珠很有自信的表示,一道菜只要嘗試幾口,就能分辨出是由那些食材做成的,這些食材可以在臺灣的哪些地方買到最好的;如果把食材擺到眼前,也能告訴你一般人可以做的料理有哪些。


  如果吃到不知的味道,就會心生懷疑,面對現在的食安問題,陳明珠堅信要吃食材的原味。在節目中已煮過500多道菜的陳明珠,平常會自己做菜、帶便當;而回到老家,也會做菜給爸爸、媽媽吃。


  孝順的陳明珠體內流著客家人對物質講求簡樸、實用的血液,陳明珠堅持吃東西要吃食物的原味,買衣服或用品,只挑適合自己的東西,夠用就好,不會一味 的追求品牌,寧可將錢花在刀口上。篤信上帝的陳明珠有感而發的表示,上帝說我們是祂的管家,上帝賜我才情、財富,絕非要我當守財奴,是要學習做最好的分 配,讓價值極大化。


  曾經以客語相聲、歌曲、寫詩等創作,而獲得勵馨文教基金會第一屆Formosa女兒獎特殊創作獎的陳明珠,希望不久的將來能將這幾年走遍臺灣大街小 巷,遇到、聽到的客家人故事寫下來,陳明珠說,這本書不但是自己生命的故事,也是許多自己聽到的客家人奮鬥的故事,想要以另一種新的方式,讓大家認識客家 更多的樣貌。


  就像陳明珠最近看的一本書《發現大絲路》,這是本由主播轉行當行腳節目主持人廖科溢的新書。陳明珠有感的說,廖科溢這本書真的太精采了,可能因為廖科溢曾是個主播,他筆下寫出的不只是絲路上明媚風光,還有很多他個人的心得與感想,從書中可以呈現作者的靈魂與理想。
 

融入環境,吸引更多人進到圖書館

陳明珠最近看的一本書是行腳節目主持人廖科溢的新書《發現大絲路》。  行腳走遍臺灣各地的陳明珠,談到圖書館的印象,馬上舉出位在北投的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陳明珠說,那是一個很不突兀的建築,是少數能將當地環境與建築融在一起的作品,走進去後會讓人想多停留一些時間,裡面木頭書架及擺設,給人溫暖的感覺,讓人想進入書的世界。


  陳明珠進一步說明,如果有一個在外觀就能吸引人,感受到不一樣氣息,就像書本給人的感受一樣,讓人產生好奇、自發性的走進去,進到裡面會讓人想多待一下,只要多待一下就會想多看一些裡面有什麼,這就像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一樣。


  陳明珠理性的分析,一般人到圖書館通常是自發性或目的性,只要圖書館裡面有你要的書,不管圖書館長得如何,都會進去看書或找資料;如果是圖書館的建 築先吸引到一些本來不喜歡看書的人,會想進去一探究竟,加上圖書館內部的軟、硬體設施,讓大家可以很快知道圖書館裡有那些書或設施,可以開啟人們的好奇 心,如果能讓一個原本不喜歡看書的人進去、停留,應該就是很棒的圖書館。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