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出版大挑戰─前衛、玉山社 堅持文化人的理想

文:李欣如 照片提供:李欣如

玉山社總編輯魏淑貞認為,從事出版是種社會責任。  數位科技的多元性、經濟景氣的不振與速食主義的社會氛圍,是出版人歸納為影響閱讀紙本書籍意願的三大主因。儘管整體大環境讓出版人備感焦慮,但是,堅持出版「不偏離台灣意識」書籍的前衛出版社社長林文欽與「致力創造台灣文化尊嚴」的玉山社總編輯魏淑貞還是認為,「這麼有意義的出版工作,教人如何不做?」

認真做 靠口碑

  解嚴前,由於讀者對知識的渴求及真相的探索遠大於圖書市場的供給,因而讓堅持台灣本土書系、出版許多反對運動論述的前衛出版社書籍,得以一版再版。一直到解嚴後,儘管反對運動論述的著作增多、出版台灣本土書系的出版社也遽增;不過,成立於1995年以出版台灣人文、歷史與自然書籍的玉山社,還是得以在不利出版市場發展的大環境中穩定成長。

  這不免讓人引發「是關心台灣本土讀者的忠誠度較高嗎?」的聯想。處於圖書出版市場供過於求的今日,林文欽甚至還懷疑:「現在寫書的人,說不定比看書的人還多。」這樣說法也並非空穴來風,與過去出版的風光年代相較,他不禁感慨:「出版社真是艱困的黃昏文化工業。」

「台灣作家全集」是前衛出版社的傾力之作  儘管圖書出版市場從閱讀意願、行銷通路、以至於文化消費力低弱……各個環節可說是問題叢生,但是,堅持台灣文化理念與宗旨的出版社,還是想盡辦法尋找出版社的機會、藉機使力。在出版新書前,魏淑貞時常埋頭苦讀一次又一次,總是希望編輯團隊辛苦編好的書,能對社會大眾發揮些許的影響。然而,好多次當她從閱讀的美好中跳脫出來後,「究竟有多少讀者會去看?……」一連串攸關現實生存的問號,便開始不斷地侵擾著她。

  哪一間出版社不想認真地出一本精采好書?只不過在現實與理想的兩力拉扯下,前衛出版社與玉山社就是因多了「堅持」,才能在現今的圖書出版市場中持續地閃耀著微微的光芒。而它們的聲音不因曾有過的鋒芒而有所變調,即使因為在出版社眾多,使得他們的聲音稍顯微弱、或不被聽見,但背後總有一群固定的讀者,長期支持他們的理念。

前衛出版社社長林文欽堅持一貫的出版風格未來出版偏向量少、種類多元

  其實,對多年來已累積許多讀者信賴的前衛出版社與玉山社來說,出版好賣的書以降低虧錢的風險,並非難事。林文欽毫不遲疑地直說:「就是不要。」因為天生反骨性格的他就是要「做別人不要做的。」雖然具有台灣政治狂熱的讀者已逐年老化,但是,他還是堅持一貫的堅持,「要顧好讀者對前衛出版社即是出版台灣本土書系的品牌認定。」儘管前衛出版社之後成立「草根出版公司」關係企業,都還是不偏離發展台灣文學與本土理念的使命。

  與前衛出版社一樣皆以關注台灣文化為出發的玉山社,不僅堅守台灣文化尊嚴的出版領域,還以灌溉台灣青少年文學為目標,引進國外文學的養分。魏淑貞語重心長地說:「從事出版是一種社會責任,而對玉山社的最基本要求就是不要賠錢。」雖然通路經營皆以「量化」為評估標準,但是,她集結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後提出:「認真做,讓玉山社得以穩定成長。」

  儘管如此,前衛出版社與玉山社也都是圖書銷售管道不健康的受害者,因為一旦出版社進書到書店,「退書」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考驗著出版社資金的周轉能力。有鑑於此,林文欽不再以店面的書籍銷售當作營業的主力,反而將銷售調整為機關團體、海外市場以及基本的讀者群。

以「台灣」為主軸的書籍,擁有一定的讀者群。(侯聰慧攝)  雖然玉山社也早將書籍銷售的主打鎖定為機關團體,不過,魏淑貞對於未來出版環境的轉型還是提出:「未來的書籍出版將偏向印量少、種類多元的局面。」因此也將影響出版社未來的定價策略與行銷管道。

  從林文欽與魏淑貞的談話中總能發現,無論他們對於圖書出版市場的未來抱持樂觀或悲觀的態度,或許有許多隱憂、也或許有許多挑戰等著他們,但投入出版業時的理想、出版的大夢,也還是持續地在他們的心中滋長著。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