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以圖書館專業為本 郭麗秋深耕地質資料

文:潘云薇 照片提供:潘云薇
出身圖書資訊學系,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組圖書出版科科長郭麗秋雖長年任職於地質專業領域,卻不忘圖書館所學根本,致力將艱澀難懂的地質知識推向平民化,落實圖書館資源共享的服務精神。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資料組圖書出版科科長郭麗秋。  7月下旬前,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以下簡稱地調所)地質資料組圖書出版科科長郭麗秋因忙於辦理東臺灣地質與防災特展「潛返地心—地質大探索」活動,連月奔波勞碌。7月底,好不容易可以稍稍喘口氣,她還是決定銷假接受《書香遠傳》專訪。


  郭麗秋從骨子透出來的拚勁,成為與生俱來的身分辨識標記。她20餘年來的努力,不僅翻轉了專門圖書館僅能滿足特定讀者需求的既有生態,更將深奧的地質學術研究資料推向人人都能理解且可應用的普及知識。
 

開路,建置完善的地質資料庫

郭麗秋希望提供同仁開放的學習、討論環境。  早年,有很多人對於地質科學感到既陌生又敬畏,但是從景觀、礦物、水資源到斷層、山崩、土石流等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無不屬於地質研究領域。 地調所是國家地質資料業務主管機關,郭麗秋身為地質資料組一員,自是背負起推廣宣導地質知識的責任。「圖書資訊學訓練圖書館員的邏輯就是資源共享,我們還 知道要建置一個永續經營的資料庫。」畢業於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所的她,不忘學以致用,在長官及同仁的支持下催生出「臺灣地質知識服務網」。


  一個完好健全的資料庫不是靠一人可以獨撐大局,圖書館員的角色是整合資源,郭麗秋以圖書館專業概念作為鋼索、架構,邀請資料庫內容的專家(地質專 家)、資訊學家,還有行銷等專才一起來完成建置工作,有系統地蒐集、統整、保存與傳播資料庫資源,將地質知識向一般民眾推廣。「分工合作,把地質知識融入 社會知識體系。」長期在地調所地質專業領域服務的她打趣地說:「現在回過頭來想想,一直以來都會思索如何發揮圖書館所學專才, 離不開本行。」
 

郭麗秋到花蓮縣玉里鎮中城國小推動校園扎根活動,同時為2015 地質嘉年華「跨越歐亞板塊 分享地質感動」進行活動宣傳。( 郭麗秋提供)  「臺灣地質知識服務網」從2002年啟建至今,已從第一代、第二代,進入新二代。即使服務機能、資訊完整度、傳播規模等運作功能持續穩健成長中,郭 麗秋始終不忘時時檢討不足之處,思考著如何讓沒有受過地質專業訓練的人也能看得懂地質資料或知識。她不希望「臺灣地質知識服務網」僅是提供地質詮釋資料或 下載相關文獻的網站入口,努力將知識網改造成為一個即時性、實用性、內容紮實而有趣味性的網站,將地質專業由學術研究轉為友善的知識介面,並把艱深的專業 術語轉譯成平易近人的文字、圖像,讓全民樂於駐足學習,以達到深化地質知識宣導的效果。


  郭麗秋指出,新二代「臺灣地質知識服務網」已晉升為「網絡」專案計畫,主打虛實整合學習策略, 「虛」指的是數位典藏,「實」則是實體活動。民眾可先透過知識網吸取先備知識作為刺激學習基礎,接著透過參加地調所舉辦的活動, 例如: 書展、地質學堂或研習班、戶外欣賞、展覽等等,進行實際體驗,幫助銜接已知和想知之間的學習落差,增加互動、討論的參與感;最後再回到知識網延伸、精進學 習,以提升知識的可用價值。她說:「圖書館員要在乎的不只是書有沒有被借出去而已,應該在乎的是知識內容有沒有真正被民眾吸收。」
 

推進,辦特展主動與民眾接觸

郭麗秋將四年來地質與防災特展「潛返地心—地質大探索」的菁華分別出版成冊。  近年來,環境變遷加劇,使得地質災害頻傳,加上「地質法」的施行,讓地調所背負更大的重擔,有責任將硬梆梆的法條轉化為淺顯易懂的科普知識,加強宣 導地質與防災的概念。郭麗秋選擇化被動為主動,在網絡計畫中籌辦地質與防災特展「潛返地心―地質大探索」的計畫。她以寓教於樂,且貼近民眾生活的輕鬆方 式,卸下民眾學習地質知識的心防,讓他們願意認識臺灣的地質環境並了解防災的重要性,進而愛護臺灣對這片土地有感。


  舉辦特展,燃起了郭麗秋的拚勁。除了主題展館,自去年起她加闢展區,舉辦「閱讀沙龍」,並與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合作,將實體書或原生電子書檔案轉置 為數位版本典藏於電子書服務平臺,讓民眾可以藉由閱讀學習到寶貴的地質知識及資訊。「深耕閱讀的脈絡很清楚,我沒忘本。」此時,郭麗秋的圖書館魂,又再次 被召喚出來。


  她為了落實知識分區推廣,自2012年起, 已將特展於北、南、中部巡迴展出,今年移師到東部。有人曾說,在花東辦活動不容易,還擴大為4個展區,跨域邀集超過40多個政府及民間團體共同合作辦理。 「不能覺得東部很遙遠而疏忽,難得可以服務花東地區的民眾,我就要多付出一些。」郭麗秋總是樂觀微笑挺進,把吃苦當吃補。


承擔,不放棄自己選的路

郭麗秋針對「臺灣地質知識服務網」數位典藏的臺灣故地質圖作個別介紹。  難道都不會疲倦嗎?她答:「要做到身體力行,蠻累的。但是,每次體力不支或是灰心了,我會很快速朝正向去思考,讓自己保持正能量多於負能量。」


  郭麗秋曾經在地質圖書室一天至少完成100本書籍的編目上架,回家還要拚高考讀書到凌晨3~4點,每天都累癱了,甚至一度暴瘦;也曾經為了整理破爛 陳舊的書籍,在地下室汙穢的環境足足待了3個月,身心備受煎熬。但這些困境都不曾讓她打退堂鼓,「當你決定這條路是自己要走的方向,就不要忘本再去做。」


  郭麗秋從國小五年級開始,每當其他學生放暑假跑出去玩時,她總是坐在房間床頭櫃,在資料夾不普遍的年代,拿著透明塑膠袋,心想著,「這學期的考試卷 是要用科目排呢?還是依照考試日期排?」待一一將考卷歸類存放完畢,才願意出去玩耍。「現在回想起來,好像註定從小要吃這行飯。」
 

接軌,號召圖書館員加入

郭麗秋解說「臺灣地質知識服務網絡」建置架構。  如今, 走過青春到了中生代,郭麗秋不單要為自己衝刺,也開始思考傳承問題。現在她底下除了有地質正式職員及助理,也有三名圖書資訊學助理,雖然非正式人員,但仍 會釋出機會讓後輩參加圖書館研討會或年會,以培養他們開闊的思緒與視野。「這也是對下一代的交代,不要讓他們覺得圖書館很封閉,永遠只有前輩可以參與同業 間的盛會。」


  接下來,郭麗秋也會努力將觸角延伸出去,為更多新生代圖資人才鋪路。她號召,圖書館員加入地質科學的領域,共同為臺灣這片土地盡一份心力,讓資料的應用更得宜。


  明年度,郭麗秋將回到圖書室核心,並結合標本陳列中心,進行閱讀空間的改造,讓大家可以用輕鬆舒適的方式來取用圖書館資源;第二期的知識網絡推動則 會採取智慧型方式來實施漂知識的概念, 將地質知識深入偏鄉、社區;另外,還要籌設環境教育場域。要做的事還很多,她希望把更多圖書館員拉進來,一起推動地質知識。郭麗秋說:「延伸所學!」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