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創意思考與趨勢觀察

文:陳永隆 副教授(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過去農業時代土地是財富,到了工業化的年代機器是財富,現今知識經濟時代,擁有知識就擁有財富。而所謂的知識並非指學歷,而是你思考及創新的能力。

好奇為一切之首

  張忠謀在某年接受李四端101高峰會訪問結束時,李四端問張董若要給未來的每位一年輕人一句話,請問有什麼樣的建議,他說:未來的人才必須要「終身學習」與「獨立思考」。孔子也曾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張忠謀也說過一句話:保持「好奇心」和「持續學習」的能量是上天給我們的天賦。

  一個迴紋針可以讓你聯想到什麼?在李安的「色戒」電影中他所聯想到的是迴紋針式的性愛。在加拿大有一位年輕人用迴紋針不斷的換取對他有附加價值的物品,從迴紋針、魚型鉛筆、陶瓷門把、露營爐具、發電機、派對包到雪上摩托車,總共經過14次的交換,最後換來美國鳳凰城一棟公寓免費住一年。

讓腦力發電的方法

  在公務體系有時候比較嚴謹、封閉,這時候不妨多看看不同的事物、世界。很多人認為壹周刊、蘋果日報是沒營養的報章雜誌,可是當中還是有許多有意義的文章或圖片,這就看每個人怎麼去閱讀、擷取他所需要的部分。

  在郝廣才的《腦力發電》一書中提到,他小學時,有一次上國語課,課文是〈岳母刺字〉。他偷偷跟隔壁的同學說:「岳母很奇怪,她把精忠報國刺在岳飛的背上,叫岳飛怎麼看?」同學聽了哈哈大笑,不幸被老師叫起來問他在笑什麼?同學說:「郝廣才說岳飛他媽是白癡,她把字刺在岳飛的背上,叫岳飛看個鬼呦!」全班同學哈哈大笑,結果很慘,老師叫郝廣才到教室外罰站。他知道老師很難接受新東西,但沒想到同學會告密。書中還很更多小故事很值得大家去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希望大家思考,為什麼同樣的問題會有不同的概念。當你看完一堆故事,大家就會學著舉一反三、反十,常常東想西想如何用創意改變生活、工作、甚至人生,並反省一下自己是否太侷限在框框裡,以至於被自己綁死無法進步。

  當你跨入不同領域、不同科學、不同文化的交會點時,你將會因結合現有的觀念而創造出大量的、突破性的新想法,這種現象稱為「梅迪奇效應」。

  由Frans Johansson所著的《梅迪奇效應》中運用了很多鮮活的故事,說明像企業、科學、藝術與政治之類差異極大的領域如何交會,故事中的人物包括獨力創造與教授第一種印地安文字的人,到通力合作,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破解德國「謎團」密碼(Enigma code)的小組。不同領域的專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了了解猴子心思的方法;一位大廚混合意想不到的食材,如海膽和棒棒糖,徹底改變了烹飪專家的天地;一位工程師利用螞蟻的獵食行為,想出了監視戰區的無人空中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模型。

  這些開路先鋒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他們的發現不但都具有突破性,而且他們到了一個相同的地方找到重大發現,根據作者約翰森(Frans Johansson)的說法,這些善於創新發明的人都進入了「異場域碰撞的交會點」,在那裡找到新構想,改變了世界,這個交會點就是不同領域和文化的構想交流與激盪,最後引發傑出新發現爆炸的地方。約翰森把交會點所發生的新構想層出不窮現象,稱為「梅迪奇效應」(Medici effect)──這個名詞源自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經營銀行業的梅迪奇家族,他們架構了一個有利各種活動進行的平台,促成創意勃發的現象。他在這本令人神往的書裡,說明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交會點,把我們找到的構想變成突破性的創新。約翰森認為,有三種動力──人口流動、科學學門整合以及電腦計算能力的躍進,使我們所能碰到的交會點數量和型態日益增多。

  《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書中,作者江本勝博士在他所做的實驗中證實,心念的力量可以改變水的分子結構,使水結晶呈現不同的面貌。他發現將水冷凍至攝氏零下五度,以各種能夠影響情緒的字眼,或讓水分別聽各種不同的音樂後,透過顯微鏡,將有結晶的冰,用200至500倍的倍率,拍攝水的頂端部位,取得其結晶照片。實驗結果發現,水結晶所呈現出來的面貌個個不同,在你「讚美和感謝」的水杯中所呈現的是瑰麗完美的六角形結晶,而你給予「混蛋」的水杯中所呈現的是扭曲醜陋的樣貌,原來,生命的答案,水真的知道!

  台大校長李嗣涔做的「手指識字」實驗,是先在紙條上寫字,摺起來,用鋁箔紙包起來,或放在黑布袋中,請小朋友觸摸紙條認出字,他發現日本女童高橋舞等少數孩子,手指識認字率很高,連紙條是空白的也「看」得出,當研究人員以「佛」、「菩薩」等字詞測試其辨識能力時。這些孩子腦中浮現的不再是字體,而是水蓮、和尚唸經等圖像,證明物質世界之外另有「信息場」存在,人類可望藉此了解靈異世界。人類是否有「第三眼」的另類視覺感官,值得深思。

創意,從改變思維開始

  過去掃地要買掃帚,但有些時候就覺得掃地不方便,所以發明了吸塵器,可是不管掃帚或吸塵器,掃完總是要拖把,而拖把早期是布的,現在又有超細纖維布面高張力免沾手懶人拖把,最近又發明了掃吸拖三合一的機器。因為這些新工具不斷的發明,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有品質也越輕鬆。

  過去在小吃店吃飯,要知道價目表,只要看牆上就一目瞭然,後來開始出現菜單,有簡單的也有複雜的,你要單點還是做套餐式的點餐都可以,演變到現在還有電子式的點餐。當然,首當其衝就是人力的減少,但這都是新工具所帶來的衝擊。

  以前問路要到當地詢問當地人才可以知道地點,現在只要你在車上放地圖、GPS定位系統、papago,從出發到目的地都有詳細的資料。只要你在出發前有做功課,這些系統都可以讓你在最短時間內到達你的目的地。這些科技在改變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是不是有些服務可以讓速度更快。

  人類溝通的過程也在變,以前要面對面,現在有郵局、電話、手機、視訊,甚至還有網路郵局、網路掃墓、網路寺廟。雖然現在溝通管道都很方便,但必要的時候還是要見面,因為面對面可以擦出不一樣的火花,也可以讓彼此更了解對方。

  上述的案例中發明了許多新的工具和新的資源,這些發明都是由人類的創造力所產生的,有新的創造力就有好點子,當有好點子的時候這就是發明,發明後申請專利,這就是一個創新。並非所有發明都是被市場所接受的,以電動機車來說,雖然它可以不吃油,也符合現在節能減碳的需求,但是他的速度不快、蓄電不久、馬力不夠、加電站不夠多,所以他最後不能商業化,不能生活化,因此他並不能夠稱為創新,而是一種發明。

  創新、創造力和發明是不同的。很多點子的人是很有創造力,能夠發明專利的人是有發明能力,但是這些發明物必須要能夠賺錢並且改善人類生活,這才是創新。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一個籠子可以養五隻猴子,籠子的上方綁了一條香蕉,香蕉上有一隻蓮蓬頭,第一隻猴子一進去二話不說就拿香蕉來吃,理所當然被蓮蓬頭噴的整身水,第二隻猴子一進來也是先拿香蕉來吃,結果也是被噴的整身還被一號猴子揍了一頓,三號猴子一進來也是先拿香蕉,不但被水噴還被一、二號猴子揍了一頓,四號猴子進來,三號對他說:不要拿香蕉,會被揍,五號進來,四號也是如此叮嚀牠,因此牠們都沒被揍,等到六、七、八號猴子進來,一、二、三號退休,八號問四號:為什麼不能碰香蕉?四號說:我也不知道,三號猴子跟我說的。其實,這時候的蓮蓬頭已經被拿掉只剩香蕉在那兒了。

  一個水缸有一群魚在裡面游動,他故意在中間放了一個透明的壓克力隔板,所有的魚游到一半都因為不知道有個壓克力板所以撞到牆,幾次之後他們就會自動在中間折回,有一次他將隔板拿開,但所有的魚還是在中間就折返了。

  這故事告訴我們,因為我們都被傳統習慣所束縛,導致我們不敢往前跨越,害怕跨出自己的第一步當然就沒有所謂的創新了。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曾經說過:「改變不是威脅,改變才是機會」。所以,要讓自己有創意就要勇於改變,不要將自己侷限在一個小框框裡,讓自己成為凡事只會以習慣為前提的被動者。

Creativity, Invention & Innovation

Creativity, Invention & Innovation

  要讓自己有創意要從勇敢改變開始,趨勢的路上我們常常會看見幾個字,Hindsight、Insight以及Foresight,Hindsight(後見之明、後知後覺)事情發生後,了解或領悟事件的真相或意義。以球評來說,當打擊者揮棒時,總是在主播檯以精采的言論來傳述當時的情形,雖然他們有可能不會打棒球,但他將他們的專長放在對的位置所以還是值得尊重的。而有些人觀察力很敏銳,看到別人還沒看見的,所以他比別人更多機會,這稱為Insight(洞察力)。另一種稱為Foresight(先見之明、先知先覺)對未來事件的預測能力,因為他比別人先預測即將會發生的事,所以他也比別人更多機會。但並非所以的預測都是真的,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也說過一句話:「沒有人可以真正預測未來,但是你可以創造未來。」只要你願意創造自己的舞台,那你的未來就比別人有機會。當新趨勢在成長時,並不是自己的預測有多厲害,而是因為你懂得如何把握當下進而創造自己的舞台。掌握更多過去,洞察更多未來,就比別人有更多機會。

掌握時代脈動的技巧

  以科技為主的時代有好多東西在改變。因此掌握契機、迎接挑戰,藉由敏銳的觀察力與行動力,掌握時代脈動,結合新知,不僅可以幫助自己,還可以讓社會有更多的資源及力量。

  2005年6月,全球最大搜尋引擎Google公司就推出具有模擬三維空間環境的搜尋系統Google Earth軟體。Google Earth系統的推出造成各國開始質疑國家的安全性,因為可以從網路上清楚看出國家軍事基地或重要建築物的空照圖。Google Earth系統就是利用模擬從外太空俯瞰地球方式,將地理資訊系統(GIS)搜尋方式從原本只能上下左右的二維搜尋方式,增加了另一維高度,成為三維向度的空間搜尋系統,讓使用者可以操作放大與縮小鍵找到不同層級的圖片資料,也為下一波的搜尋革命開路。Google Earth的使用模式非常簡單,幾乎只要動動滑鼠,就可以輕易地在任何你想到達的地方,進行飛行角度的「遊覽」。藉網路之便,花五塊錢電費、網路費走完一趟「環遊世界」之旅,有很多發現、心得、感想,似乎我們被教育的過程,總是向「外」看,而從來沒有好好地正視自己所居住的環境究竟長什麼樣子。這種人性化的介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若是可以善加利用,必定可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方便的機能。

  從前字寫在竹片上,經蔡倫造紙有黑白也有彩色紙張,而現在科技發達的年代,也許連字都寫不用寫,絕大多數的時間花費於電腦上,即時通、MSN都是聊天的管道,打字取代了寫字,圖片取代了你所表達的意象,這就是新文化、新價值。

  這是一個動態的年代,過去考試都一定是在教室,現在考試可以在電腦前,音樂課考音準,過去老師要彈一段旋律由學生說出剛才所彈的旋律,現在只需要MP3就可以完成考試。所以當科技來臨時,不僅考試和生活都會有所改變,坦然的接受這個新科技,在行動的同時試著改變方式,生活就會有所不同。

看見未來的方法

  在擁有思考和判斷能力時,進而衍生的是看見未來。除了閱讀新知不斷的充實自我、充滿好奇、終身學習外,也不要把自己鎖在一個狹小的閱讀領域。多經驗分享,依據「梅特卡夫定律-網路的價值會隨著使用者的平方而遞增,故分享的節點越多,知識價值越高。」常常多元思考,把思緒歸零、多想有關聯性的物品,聽聽異質聲音,一心多用,處處領悟,擁有否定自己的朋友或親人才是進步的動力。活出自信,人有多元智慧,保持樂觀積極,勇於轉化逆境,多發揮自己的強項,面對問題時保持正面態度,給自己更多的創造機會。看見未來,掌握過去往事、緊跟現在時勢、創造未來趨勢。

圖表
圖表

  隨著IT技術的快速發展,過去的理論與經驗已經無法解釋現有世界的發展狀況,南韓資通訊部(MIC)為瞭解IT對南韓社會產生的重大影響,自2003年起至今委託南韓資訊社會發展研究院(Korea Information Society Development Institute, KISDI)進行有關南韓社會發展議題的中長程研究,該研究目標有三項,主要是發掘南韓社會變化(Mega Trends)的發展趨勢,並預測2015年南韓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的變化情況;瞭解IT潛在的角色及影響層面;以及發掘南韓IT發展的重要議題,提供國家政策推動的重要參考依據。

  今年則發表名為Mega Trends的南韓未來發展趨勢,KISDI認為南韓IT四大未來趨勢(Meta Trends),分別是: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連接到網路、虛擬與真實世界的混合、實體界線越來越難以分辨、宅族勢力的增加(如圖)。

南韓IT四大未來趨勢

無所不在的U化未來

  過去的「E化」是將文字或服務轉為電腦科技,例如:表單電子化、流程電子化、上課電腦化。到了中期,有行動網路、行動電話、PDA、筆記型電腦,個人透過行動設備,在移動中享受資訊服務,稱為「M化」。

  科學家馬克魏瑟 (Mark Weiser)博士,他在1988年提出「無所不在的電腦運算 (Ubiquitous Computing)」概念,被公認為Ubiquitous Computing之父。為了實現Ubiquitous無所不在的理想,並藉此提昇ICT產業的發展,目前各先進國家,包括亞洲的日本與韓國,皆已著手致力於創造一個U化環境,甚至是U化社會為目標。除此之外,資訊與通訊業者也積極開發各種U化的創新技術,提供落實U化社會的具體基礎。

  所謂的「U化」,可涵蓋幾大特徵,包括:「隨時隨地取得」、「不斷線」(always on)、「即時回應」、「多樣化可攜式服務」、以及從使用者角度出發的「客戶導向」原則。而實踐U化之技術,則將以無線網路技術為主,透過光纖網路為骨幹傳輸,並依涵蓋範圍及寬頻需求劃分,發展不同的無線網路技術。

  台灣政府也在2006年正式啟動「U-Taiwan」計畫,主要是應用RFID技術可以發揮無所不在的功能,目標則是推動發展「e化服務隨手可得之優質網路社會」,內容包括:整備優質網路、建立完備U-Taiwan發展環境、以及推動U化生活應用。

  未來是一個無所不在的年代,在改變的過程中有進步也有創新,要如何將發明衍伸至創新,怎樣的方式會讓生活感到便捷,這都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話題。在創意的路上不要把所有的不方便視為理所當然,當你把所有的不方便視為機會的時候,這就是一個新的契機。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