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走訪浙江圖書館 看見古籍修復的用心

文:潘云薇 照片提供:張瀚云、徐惠敏提供
國圖張瀚云與徐惠敏,今年5 月獲「泛太平洋集團」潘思源先生獎助計畫,前往浙江圖書館進行古籍文獻保存與修復之研究、考察、交流,見證這座國家級的古籍修復研究獨到之處。

「浙江省古籍修復材料中央庫」目前累計有150 多種修復用紙與裝裱材料。  古籍是前人留存下來的精神財富與歷史見證,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古籍歷盡滄喪,除了需要完善的典藏保存管理來延長古籍最大限度的壽命,還要仰賴專業的修復師讓殘損的古籍枯木逢春。


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值得借鏡

  國家圖書館(以下簡稱國圖)身為臺灣古籍收藏重鎮,在長期致力於古籍文獻資料保藏與加值應用之外,也需要踏出這片土地,前往各地開拓專業視野。國圖 知識服務組編輯張瀚云與圖書館事業發展組專員徐惠敏選定,被列為中國大陸首批12家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之一的浙江圖書館,作為古籍文獻保存與修復專題研究 案的主題,期以藉由訪談及實地參觀的方式,學習值得借鏡之處。


  「回味無窮!」是張瀚云與徐惠敏對這趟「浙江圖書館古籍文獻保存與修復研究」的最佳答覆。


  古籍保護與修復成績出色的浙江圖書館,擁有杭州曙光路總館、杭州孤山路古籍部、南潯嘉業堂藏書樓、杭州大學路館舍共4座館舍。館藏文獻約 390萬冊,以文瀾閣《四庫全書》最為珍貴,另有唐宋元明清時期的刻本、抄本、稿本等,古籍線裝書83萬5千冊,其中善本14萬1千餘冊。
 

浙江圖書館古籍普查進行拍攝書影工作。  保管典藏這些歷代珍貴的古籍文獻是浙江圖書館的重大職責,其中杭州孤山路古籍部內除了典藏1949年以前的普通古籍和民國時期的文獻,內部的古籍修 復中心更扛起了古籍修復的重任,對於古籍的修復與維護一點也不馬虎,依循的不僅是長年專業修復經驗,更規劃了一套完備的標準作業流程,讓管理監督更有系 統。張瀚云指出,古籍修復中心每年度都要呈報預計修復古籍的品項內容與進度等相關計畫,再進行工作發配與系統登錄;修復人員不單要針對自己負責物件提出修 復方案,還需經由館長、主任以及主管審核通過,才能正式著手進行修復,過程中遇到任何特殊狀況或想改變修復方式,也要與主管討論、徵詢同意;從古籍書目資 料登錄、破損狀況的影像拍攝、修復方法評估、紙質分析配紙、完成修復的影像紀錄等,全程皆要保持精準、透明化的日誌紀錄,以作為日後修復評估的重要參考資料。
 

遵循修舊如舊原則

文瀾閣原《四庫全書》及古今圖書集成書櫃。  在古籍修復上,古籍修復中心除了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堅持若非必要,不予整張托裱,僅針對破損之處作局部修復。張瀚云與徐惠敏皆贊同,這是務必調整 的修復觀念,托裱會對原有紙張特性造成較巨大的改變,對於保留古籍可用的原始資訊並沒有益助,修復後的古籍需貼近於原來的樣貌,才是最佳的維護方式。徐惠 敏也進一步詢問,若遇到受潮、酸化、蟲蛀等因素形成無法翻頁的書磚,是否會嘗試揭開它?古籍修復中心的答覆是沒把握就會在古籍不繼續受損的條件下盡量維持 現有原狀,等待將來技術更為發達、成熟時,再予以修復,才不至於弄巧成拙,讓古籍受到更大的損害。


  相信,學習過修復技術之人都知道配紙是修復古籍的根本基礎;但過去,在談及修復紙的選用時,多半只能憑藉師傅的主觀實務經驗來配紙,古籍修復中心卻 有志朝實驗室的格局發展,力求結合傳統優良技術與精確科學方法來修復古籍。張瀚云表示,古籍修復中心內有兩座以木質打造成的大型「浙江省古籍修復材料中央 庫」,累計達150多種從各地收集、採購而來的修復用紙與裝裱材料,在硬體設施上還設置了測厚儀、測酸儀、白度儀等各種檢驗紙張物理性質的儀器,以及與電 腦軟體連結可用來檢測紙張質地的顯微鏡;對於修復用紙的選用,古籍修復中心講究慎重,無論材質、顏色、厚薄或製造方法等,都列為評斷挑選配紙是否適用於破損古籍的修復依據。
 

古籍修補需於破損毛邊處刷上小麥澱粉水,再蓋上補紙。   洗書需於紙張發黃處調製鹼水刷洗,再以溫水清洗書頁。   古籍修復人員仔細檢視修補後的狀況。


  然而,一般市面上機械生產的用紙多半不適於古籍的修復,為了蒐集各種修復使用的紙張,古籍修復中心親自深入手工造紙的源頭、工坊,找尋一張張古籍需 求的修復用紙。在浙江圖書館館長徐曉軍建議下,也安排了華寶齋暨中國古代造紙印刷文化村、朱氏古藝紙坊、奉化棠雲傳統造紙作坊等參訪行程,讓張瀚云、徐惠 敏一睹傳統手工造紙工藝。朱氏古藝紙坊主人朱中華更帶領她們前往山上的毛竹林,從斫竹、削竹、拷白等工序,了解竹紙的原料採集和製作過程。同時,踏訪了文 瀾閣、嘉業堂、玉海樓、天一閣等藏書樓,以探查古籍藏書的源流。
 

傳統造紙拷白工序 傳統造紙削竹工序。  


  擁有豐富古籍文獻典藏,身為省級圖書館的浙江圖書館,除了熟悉鄰近歷代藏書樓、名人故居等歷史外,也關心手工造紙工藝品質、種類及傳承現況,與各相關單位交流頻繁,時時刻刻都在搜集古籍資料,在保護傳統文化上親力親為、不遺餘力。
 


重視古籍修復的人才培育

古籍修復中心位於浙江圖書館孤山路古籍部紅樓館舍二樓。  修復人才的培育、傳承是建設古籍保護最基礎的工作。浙江圖書館與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合作辦學,由古籍修復中心提供師資,並設立相應的教學實習基地,積極培養接班人才。今年5月初,更設立了「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浙江傳習所」,邀請中國大陸國家圖書館資深古籍修復專家胡玉清擔任導師,以古籍修復中 心團隊為班底,傳授古籍修復技藝,讓淡去的書香再吐芬芳。
 

  另外, 浙江圖書館也承辦「全國古籍編目合作進修班」培訓任務,以古籍普查、古籍編目實踐為主要課程,培養了一批具有獨立編目能力的人才骨幹。


浙江圖書館曙光路總館。  在這趟研究、參訪的過程中,張瀚云、徐惠敏正好遇上浙江圖書館正在執行古籍普查業務,除了本身館藏的普查,也肩負輔導、培訓、監督全省古籍典藏單位 的相關工作。曾經於國圖特藏組、館藏發展及書目管理組擔任編目工作的徐惠敏,對於中國大陸建置的「全國古籍普查平臺」系統感到無比驚豔。她指出,這套系統 對於培育古籍編目人才幫助很大,普查比編目工作更精細許多,從古籍的題名、卷數統計、分類版本、版式、裝幀、定級、定損到定級書影區等欄位都需要非常詳盡 地建置資料,加上「全國古籍普查平臺」設計的下拉式選單,省去著錄內容的鍵入時間,能有效協助使用者依系統所顯示內容辨識古籍版本,相當值得學習,對於臺 灣古籍未來的典藏保存與加值應用勢必有所助益。
 

  浙江圖書館古籍修復中心一隅。

附加檔案: PDF檔.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