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Menu

讀者服務

本館出版品

給地球居民的世界開箱文

文:作家事—李屏瑤

 

給地球居民的世界開箱文

 

  最近在看的日劇《信用詐欺師JP》,劇中有段貫穿全劇的核心臺詞「眼見不一定為真,歡迎來到詐欺者的世界!」關於眼見為真,網路上有一系列流傳的錯視圖,不同指向的箭頭,何者線條較長?(答案是一樣);明明是靜止的圖,卻自帶動態旋轉的錯覺;或者是日本明治大學工程學教授杉原厚吉想出的視覺魔術,眼前的白色方形柱狀體,在鏡子裡頭卻是圓形的。眼見不一定為真,現下不僅眾口鑠金,網路影片或者假新聞,隨時可以在一日之間捲起千堆雪,隔天日出,卻什麼都不剩下。
 

書名:《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作 者:漢斯·羅斯林(Hans Rosling)、奧拉·羅斯林(Ola Rosling)、安娜·羅朗德(Anna Rosling Rönnlund)

譯 者:林力敏

出版社:先覺

日 期:2018 年7 月

  如果人類可以像手機一樣定期系統更新,讓人不至於停留在過往的錯覺跟想像,能夠跟實體世界對時,近期出版的書中,我推薦《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本書是比爾·蓋茲的2018 年度選書,他的推薦詞這樣說:「我所讀過最重要的書之一,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備指南。」具體來講,它幫助你用實際的數字判讀現況,而非感覺。協助你調整認知,重新思考、判斷,進而做出決定。人類其實比想像中的更仰賴直覺,也更不客觀,許多抵觸直覺認知之事,可能是真確的事實。


  做個簡單的測試,有多少比例的人處在低所得國家呢?他詢問美國與瑞典的受測者,多半的人認為在50% 以上,答案平均起來為59%。實際數字,是9%。我也仍記得課本中對於貧窮的開發中國家的敘述,但世界已然改頭換面,如今有75% 的人處在中等所得國家,不有錢,但也不貧窮,絕大數人都在中間。他認為該做的是別再斷然分成兩邊,而是以級別劃分,他將之譬喻為電玩裡的等級,這些等級以照片搭配生活面貌來解說,讀起來真的非常有感。


  作者漢斯·羅斯林是公衛教授,也是公共教育家,他以各種活潑新奇的數據,談論世界真實的樣貌。例如「二分化直覺偏誤」,人們傾向把世界分成截然不同的兩邊,將世界分成兩類國家,或是分成兩類人,或是「開發中國家」跟「已開發國家」,簡單來說,就是「我們」跟「他們」。如何判斷這些印象是否符合現實?他提出各式數據搭配圖解,來挑戰讀者心中的真實。
 

書名:《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

《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

作 者:宮布利希(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

譯 者:張榮昌

出版社:商周出版

日 期:2010 年3 月





 

書名:《藝術的故事》

《藝術的故事》

作 者:宮布利希(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

譯 者:雨云

出版社:聯經

日 期:2012 年7 月

  而關於既有世界史的入門書,我則推薦宮布利希的《寫給年輕人的簡明世界史》。本書於1935 年出版,算來已是半世紀前,卻足以占據世界史的一席之地。書中從恐龍寫起,從前從前該是什麼樣貌,描述生動有趣。作者本人更掛保證:「這本書寫來並非為了取代學校的歷史教科書,你不用寫筆記、不必背年代或人物,只要輕鬆愉快地讀下去。我也保證,絕對不會考大家。」即使到了今日,魅力仍歷久不衰。作者的另一本著作《藝術的故事》,也是膾炙人口的藝術史入門書,具備延續性的原因很簡單,兩書皆不賣弄學問,敘事明確,讀來親切自然。知識本來就該是如此,像水一樣,平滑順暢地流向不足之處。
 

書名:《無盡的名單》

《無盡的名單》

作 者: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

譯 者:彭淮棟

出版社:聯經

日 期:2012 年8 月

  既然提到藝術史,同場想推薦安伯托·艾可的《無盡的名單》,本書沒有《藝術的故事》那麼親切,但是如同書名,舉凡藝術、文學、音樂,從阿奇力士巨盾上的地、海、天、日、月、星到寶藏與藏寶箱,再到大眾媒體的名單、動物的名單、詩性的名單。書中舉出波赫士的動物名單:「屬於皇帝的、填充的、經過訓練的、乳豬、人魚、傳說中的、流浪狗、包括於本分類中的、像發瘋般發抖的、不可勝數的、以非常細的駱駝毛筆畫的、等等等等、剛打破花瓶的、遠看像蒼蠅的。」困惑本身是合理的,因為名單無止盡,也不一定正常,每個品項都像是《怪獸電力公司》裡頭那一扇扇漂浮的門,打開,走進去,便是新的世界。

 

書名:《餐桌上的世界史》

《餐桌上的世界史》

作 者:宮崎正勝

譯 者:陳柏瑤

出版社:遠足文化

日 期:2016 年5 月

  如果打亂從恐龍、從洞穴開啟的線性敘事,還有別種入手世界史的方法,宮崎正勝《餐桌上的世界史》是一個輕巧的切點。從細微之處去拆解歷史,從飲食出發,舉凡阿里巴巴為何使用「芝麻」開門,而非其他植物;漢堡原來是德國人所改良的;中國的香料與覲見皇帝的關係等等,從現世的物質與過往做連結,經由餐桌上的食材,一起遍歷全球文化交流的微縮之旅。





 

書名:《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

《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

作 者:納揚·昌達(Nayan Chanda)

譯 者:劉波

出版社:八旗文化

日 期:2016 年6 月

  納揚·昌達的《全球化的故事:商人、傳教士、探險家與戰士如何形塑今日世界》則如其名,是以不同職業身分去切入世界史。作者曾任職耶魯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擔任過《耶魯全球線上》主編,資訊量十分龐大,從人類的渴望做為驅動力,搭配歷史背景與寬廣的地理視角。回過頭來檢視「全球化」這個詞彙,既是大國的傾軋,又是對小農的血汗剝削,但同時也提供脫貧的機會,以經貿角度切入,提供另一種看待世界史的角度。



 

書名:《文學的40 堂公開課:從神話到當代暢銷書,文學如何影響我們、帶領我們理解這個世界》

《文學的40 堂公開課:從神話到當代暢銷書,文學如何影響我們、帶領我們理解這個世界》

作 者:約翰·薩德蘭(John Sutherland)

譯 者:章晉唯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日 期:2018 年1 月









 

書名:《哲學的40 堂公開課:從「提問的人」蘇格拉底到電腦之父圖靈,與大師一起漫步的哲學小旅程》

《哲學的40 堂公開課:從「提問的人」蘇格拉底到電腦之父圖靈,與大師一起漫步的哲學小旅程》

作 者:奈傑爾·沃伯頓(Nigel Warburton)

譯 者:吳妍儀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日 期:2014 年9 月

  在歷史、地理、經貿、藝術外,世界的文化是如何建構的?耶魯大學出版社的「小歷史」(Little History)系列出版的《文學的40 堂公開課:從神話到當代暢銷書,文學如何影響我們、帶領我們理解這個世界》以及《哲學的40 堂公開課:從「提問的人」蘇格拉底到電腦之父圖靈,與大師一起漫步的哲學小旅程》是值得一讀的雙書,也是可以愉快入門的通識類讀書。被列為經典或是大師之作,並不一定高高在上難以接觸,這兩本書鬆動了現實的物質世界,讓文學與哲學得以在現世被重新思考,重新介入生活。


 

書名:《地海六部曲》

《地海六部曲》

作 者: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

譯 者:蔡美玲、段宗忱

出版社:木馬文化

日 期:2017 年1 月

  最後,在這一切之外,讓我們跳脫現實,我想推薦娥蘇拉·勒瑰恩的《地海六部曲》,本書與《魔戒》、《納尼亞傳奇》可說是並列奇幻經典,知名度卻似乎略遜一籌。我覺得《魔戒》是西方奇幻的教科書,《納尼亞傳奇》則置入太多基督教元素,讀著讀著會有點失焦。而《地海六部曲》則打掉重練,抹除現世的疆域,東西方的哲學思想都在其中可見,有龍,有神,有巫師,有人,他們走過的空間栩栩如生,猶如一枚重新被發掘的星球,建構異世界之外的王國疆土,非常迷人。
 

書名:《黑暗的左手》

《黑暗的左手》

作 者:娥蘇拉·勒瑰恩(Ursula K. Le Guin)

譯 者:洪凌

出版社:木馬文化

日 期:2017 年12 月

  作者的另一本著作《黑暗的左手》也必須推薦,故事起始點是從1491 年的第44 個白晝開始,聯盟使者去到終日嚴寒的星球,在那個星球,人人都是同體雙性,或者說,沒有性別的界線,既然沒有生理性別的差異了,讀者於是得以從使者的角度,窺見另一種文化的建造過程。


  而書本身就是《怪獸電力公司》裡頭那一扇扇門,作為讀者最幸福的事,就是開啟一扇未曾走進的門,旅程也就立即展開了。



 

======================

本期導讀作者:李屏瑤

本期導讀作者簡介:

李屏瑤,1984 年生,臺北蘆洲人,文字工作者。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中、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碩士。2016 年2 月出版首部小說《向光植物》。2016 年12 月《無眠》公演,2017 年3 月劇本出版。


 

導讀團隊

導讀團隊簡介:

作家事,2016 年夏天由湯舒雯催生,顏訥、陳栢青、李屏瑤三人主持企劃,是一檔帶狀文學直播節目,每週日晚間9 點線上說書。



 

======================
 

附加檔案: PDF格式.pdf
讀者登入
回頂部